2010年8月3日 星期二

新港山<前>

這裡,
有點黏,有點濕,
是台灣的中級/終極地帶,也是島嶼的精華區域……


台灣岳界普遍把高度在海拔1500至3000公尺之間的山區通稱為中級山,
分類為中級並不意味著所需要的攀登技巧亦為中級。
常有人戲稱中級山為「終極山」,
意味著中級山路線無論是路況、對登山者的技術以及所見的風景都是最「終極」的考驗。
經常在一個轉身、一個轉彎,就會錯失了記錄上的路徑;
而由於在這個區段的林相更迭迅速,不似高海拔的緩慢,
經常許多前人的攀登記錄也都僅能參考用;營地、水源的不確定性,
也為隊伍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以及考驗。
而這一趟我們所要前往的海岸山脈最高峰—新港山,就是被分類在中級山區。
原本選新港山為五大峰系列的第一次出擊,
是看上她的行程只需兩天,來回容易等行程,
當隊伍實際踏上山徑時,才發現即使是兩天的中級山行程,
對於自己的意志力和技能也是最終極的考驗。

我們從富里鄉的吉拉米代部落沿溪而上開始切上山徑,
往新港山的路線很簡單,就是一路往上就對了!
原本以為四月的花蓮應該尚屬涼爽,再加上當天的天氣是陰天,
但當隊伍行走在陡上的密林裡時,卻依然感到悶熱,因為此處的林相密到連風都不易穿透。

隊伍揮汗在陡峭的山徑上前行,這裡所說的山徑,
並不是像攀登七星山之類的,有鋪設合宜的步道。
對於登山人而言,
中級山的路徑就是沿著獵徑、水管或者是前人所遺留下來的路條一路前進。
其實筆者一直不介意一路陡上,只是當我們陡上時,想要試圖伸手抓些可供使力的手點,
都會聽到隊友此起彼落的哀嚎,那是黃藤。
黃藤是中低海拔普遍會見到的植物,外表包覆著堅實的芒刺,
以免遭到動物的啃食。在我們所上攀的路途中,
黃藤所生長的位置正是恰到好處,就恰好長在我們所伸手要抓取的高度;
除了生長高度得宜,此條路徑的黃藤更伴隨著我們一路上到稜線。
在下山之後,一位阿美族(Pancang)的阿媽(fai),
看到我們重裝的一行人,問我們去了那邊。我跟她說我們剛從新港山下來,
Fai就帶著疑惑問說:「那邊刺刺的黃藤很多,你們去那裡作什麼?」
是阿,黃藤真的很多,我被刺了很多下,我苦笑著回答fai。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