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此處伐木砧砧,人聲沓雜。
森林鐵路像是抽取精華的血管一般貫穿山際。
各式各樣的木材以及山林珍貴的資產,
順著鐵路暢行無阻地運至帝國的核心,以供各式各樣建設。
這裡是阿里山,台灣的寶庫,也是台灣林業開發的滄桑的活見證。
二十年前,來此處瞻仰神木、看日出的中外遊客絡繹不絕。
到了暑假,更有不少學子成群結隊地從溪頭健行至到阿里山,
稱為溪阿縱走的路線,試圖挑戰自我。
一直到十年前的一場天搖地動,路崩了、山垮了,這條溪阿縱走才逐漸式微。
十年後的我站在嶄新的阿里山車站前,因為風災造成的行車限制,
使得遊客剩下三三兩兩,也不見任何攤販喧鬧,
不再有列車進站的月台與孤零的車廂,更凸顯出喧嘩後剩下的孤寂。
這趟我們要探索的是風災過後的新溪阿縱走以及阿里山山脈的最高峰—大塔山,
試圖沿著阿里山鐵路推進至嘉義與南投縣邊界,接著離開鐵道翻過山林至南投的杉林溪。
2010年8月3日 星期二
新溪阿縱走 <楔子>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